全球饮食文化中的腌制食品,传统与科学的深度解读 腌制食品有哪些
时间与风味的魔法人类对食物的保存需求催生了腌制技艺,早在文字出现前,古人便发现盐、糖、醋与微生物能赋予食物更长的保质期与独特风味,...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糯米包子,这道融合了米面双重特色的传统点心,在中国南方茶楼与北方市集中均占有一席之地,不同于普通面皮包子,它以糯米粉与小麦粉混合制成的外皮包裹着咸甜各异的馅料,既有糯米的绵密柔韧,又保留了面食的蓬松质感,在广东早茶桌上,它是晶莹剔透的虾饺近亲;在福建古早味铺子里,它与芋泥饼、红龟粿同台竞艳;到了江浙一带,裹着红豆沙的糯米包子更是清明时节的时令美食。
外皮材料(约制作15个):
基础馅料(咸甜双选):
面团的魔法演变
① 活化酵母:将砂糖与酵母溶于温水,静置10分钟至表面浮起绵密泡沫
② 粉料融合:糯米粉与面粉过筛后堆成"粉墙",缓缓倒入酵母水揉成团
③ 油脂加持:分三次揉入猪油,直至面团呈现丝绸般光泽(约需15分钟)
④ 发酵奥秘:覆盖保鲜膜置于30℃环境中,发酵至2倍大(约1小时)
馅料的灵魂塑造 豆沙馅制作:
包制的指尖艺术
① 分剂醒发:将面团分割成35g/个的小剂子,覆盖湿布松弛15分钟
② 擀皮技巧:手掌压扁后旋转擀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片(直径约8cm)
③ 填馅收口:填入20g馅料,采用"提褶法"收口(至少捏出18道褶纹)
④ 二次发酵:置于蒸笼纸上,40℃环境下醒发30分钟至体积膨胀1.5倍
蒸制的火候玄机
Q1:蒸后塌陷回缩?
→ 发酵过度:控制二发至1.5倍大即停
→ 揭盖过快:关火后静置5分钟再开盖
Q2:外皮干硬开裂?
→ 面团保湿不足:揉面时增加5%水量
→ 蒸制时间过长:调整为中大火10分钟
Q3:馅料渗透面皮?
→ 油脂屏障:包馅前在面皮内侧刷薄油
→ 冷冻预处理:流心馅需-18℃冷冻2小时
发表评论